今天傍晚,一段名为《70岁老人的方舱声音,全程沪语听哭了》的音频在朋友圈里刷屏。点开后发现,是一位“二舅妈”发给外甥女的微信语音,一段段拼接起来的。初听没什么,越听越感动,最后禁不住热泪盈眶。
音频不长,不到5分钟。就像标题说的,全程沪语,亲切自然,就是在拉家常——一位“二舅妈”向外甥女絮絮叨叨地讲述了自己感染新冠住进方舱,最后痊愈回到社区的经过。
亲戚间的闲谈,为何让人心生温暖?只因话虽然不长,却信息量很大,“含金量”很高。我们不仅听到了一位老人的开朗、大度、乐观,听到了居委干部的尽心负责、好邻居的关心互助、志愿者战友的亲密无间,还有一个上海人对付出与回报最真实、最纯粹的理解。
首先让人惊讶的是,70岁的老阿姨得了新冠,不但没有惊慌失措,反倒十分淡定:“我不想让人家担忧”。和外甥女描述症状,也十分形象。“喉咙干的一滴水也没有,吃药咽也咽不下去”。住进方舱后什么感受?“三个人一个房间,有空调、淋浴、马桶”“我一个大床,4尺半的,蛮好的,已经满足了,毕竟要解决这么多人”。
老人感染,社区干部又是什么反应?“书记到阿拉屋里厢,两手一捏,跟我对不起”“把我们送到车上,穷哭了”“其他居委干部也给我发微信:书记送了你们以后,到居委会后还哇啦哇啦地哭,说对不起他们”。
痊愈后回到家里,大家又是什么态度?“前两天发大礼包,邻居收好,放在他们冰箱里,回来都给我了”“居委给我打电话,让我回来的时候到居委弯一弯”“书记社工都抱着我,我说你们不要抱我,不安全,他们说不搭介,反正穿着防护服”……
字字句句,用上海话娓娓道来,没有一句空话大话,都是老百姓最真实的表达,却让人感受到温暖和信心。
音频结尾人们才读到,这位“二舅妈”是沪东新村街道北小区居委会第二党支部书记武银屏,疫情期间第一批志愿者。虽然因为投身抗疫被感染了,武阿姨却没有丝毫埋怨。对于她来说,最欣慰的,是回到社区后大家的热情相迎。武阿姨说:“想想自己平时的付出,他们没有忘记,这就是一种回报,再困难,有这样的回报,就很满足了。”
上海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。漫长的抗疫,持续的封控,让很多人都感到悲观沮丧。但疫情中原本最困难的老人,却如此乐观与坚韧,不但自身怀抱希望,还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。实在让人心生敬佩。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武阿姨一样,心有阳光,不但照亮自己,也给他人带去温暖。
潘高峰/文 【编辑:周驰】
标签: